【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提升儿科服务能力 为分级诊疗建基础

日期:2016-06-21 0:00:00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全国儿科临床从业卫生人员仅为4.5万多人,每千名儿童仅有0.43名儿科医师,儿科临床资源严重匮乏,并且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和区县级以下的基层儿科医疗资源更是不足。目前“二胎政策的放开,更是给现在不足的儿科医疗资源雪上加霜。针对这一现状,国内各地区均加大了儿童专科人才培养,提升儿科服务能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儿童医院,是全国儿童医院综合排名第三名和最大的儿科医师人才培训摇篮,为提升地区儿科临床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儿童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于20154月组建重庆市儿科联盟,与前期建立的重庆市儿科质控中心一起,旨在提高重庆市儿童疾病的诊治及管理水平,搭建儿科医疗质

量及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儿科疾病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儿科医师临床诊治能力、协调各级医院双向转诊以及远程会诊的高水平互助平台。

1年来,重庆市儿科联盟得到重庆市卫计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重庆市各医疗机构儿科、儿科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下,重庆市儿科联盟如今已发展成熟。现联盟理事单位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三峡中心医院、涪陵中心医院和黔江中心医院组成,成员单位由全市57家各区县儿科医疗服务机构组成,覆盖70%的市内区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各联盟单位为中心又辐射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是联络全市基层儿科临床从业人员的组织机构。通过儿科联盟这个网络式机构,送优质的儿科医疗资源到基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疗分管院长直接挂帅主持儿科联盟工作。自儿科联盟成立以来,已召开联盟大会2次,联盟理事会1次,讨论通过重庆市儿科联盟章程,完成重庆市儿科联盟成员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各成员单位的儿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需求,建立重庆市儿科联盟专家库,为技术指导和质量督查活动建立基础。为加强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创建儿科联盟公众号、企业号等互联网平台,快捷及时传递儿科联盟工作信息,完成双向转诊、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流程的申请、审批、汇总统计及分析,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特参照国际先进的SBAR病人交接流程(S:Situation基本信息;B:Backgroud病史;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建立儿科联盟内转诊制度和流程、规范联盟内各级医院的转入、转出流程,为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现重庆市儿科联盟已组织儿科领域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9次,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习班17次,涉及儿科内、外科常见病、危重症,也涉及儿童保健、护理等多个领域,培训人员达2500多人次。定期召开全市儿科疑难病例讨论会5次,申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儿科疑难病例专题研讨会,上述系列培训工作,都对提升全市儿科专业技术人员诊治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为传授儿科临床经验,共同提高重庆市儿科服务能力,儿科联盟建立培训、巡诊制度,以问题为导向的精确帮扶。儿科联盟定期组织专家到各个联盟成员单位进巡回行技术指导活动,与儿科质控中心活动相结合,加强儿科医疗质量调查评价及督导。2016年已完成城口妇幼保健院、巫溪县人民医院、云阳县人民医院等20家医院的技术指导工作。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问题,针对成员单位不同需求精确帮扶和指导,以儿科查房活动、专题讲座、技术指导、学科发展、设施布局规划建议等多方面落实技术支持活动,通过联盟内的区县级儿科医疗单位辐射到乡、镇等基层的儿科医疗机构。在目前儿科医师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大形势下,是提升我市现有儿科从业医师,特别我市基层儿科医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

回顾一年的阶段工作,重庆市儿科联盟在市卫计委的指导下,下一步工作计划将围绕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信息系统、制定规范的双向转诊流程及标准、逐步试行学科主任制等工作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形式,推行儿科医疗服务改革、推进分级诊疗,逐步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充分发挥区域儿科医学中心的优势资源,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关注儿童健康,以规范、专业的诊治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市及周边地区儿童医疗健康事业。

上一篇:

“军人风采与后勤服务”座谈会

下一篇:

魏光辉教授入选首批“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