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4岁男孩硬币卡食道 礼嘉分院耳鼻喉科接力救援

日期:2016/2/19 0:00:00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春节期间是儿童气管异物和食道异物的高发时段。当大家都在欢度节日之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随时而来的紧急救援。

2016212,大年初五晚上19:15,黔江4岁男孩因硬币卡住食道导致意识不清,脸色
发青,在市交巡警及当地120的协助下,被紧急送至我院礼嘉分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抢救,值班医生杨大志副主任医师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从患儿食道取出一枚五角钱的硬币,让男孩成功获救。(详细内容请见以下重庆晨报的报道)

4岁男孩硬币卡食道,警民齐力开辟生命通道

12日下午,一场爱心接力在黔江至主城区的道路上展开。一名4岁男孩因硬币卡住了喉咙,被救护车紧急送往位于北部新区的市儿童医院礼嘉分院。一路上,高速执法人员、交巡警驾车开道护送,沿途驾驶员们纷纷让道,确保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硬币卡食道孩子意识不清

  回忆起孩子被硬币卡食道的事情,李刚仍心有余悸,当时娃儿脸色发青,还意识不清,好怕娃儿就这么没了。

  12日下午两点半,儿子艺艺的哭闹声引起了李刚的注意。他到客厅一看,儿子一边哭一边呕吐,断断续续地说:吞了一个硬币到肚子里

  原来,艺艺独自在客厅玩,不晓得在哪里发现了一个硬币,然后放嘴里玩,一不小心,硬币就被误吞了下去。李刚让儿子试着咳嗽、呕吐但无果。

  一家人赶紧把儿子送到离家不远的黔江区中心医院治疗。医生在给孩子做了胸部正位片,发现一个硬币卡在食道入口后,告知可能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转院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此时,距离误吞下硬币已过去将近一个半小时,艺艺已开始意识不清。听到医生的转院建议,李刚一家人着急万分,赶紧随医院的救护车一起赶往主城抢救。

   应急车道一路畅通无阻

  虽然正值春节返程高峰,但救护车的行驶却畅通无阻。李刚介绍,在G65包茂高速上虽然经历了几次小范围的堵车,可都不算严重,救护车的行驶也十分顺畅。应急车道都没有车辆占用。李刚说,在高速执法人员的护送下,救护车在应急车道上一路疾驰。

  下午650分左右,救护车通过G65巴南收费站。此时,市交巡警总队城市快速道路支队的民警已赶到巴南收费站等待,在返程积压车辆中找到了闪烁着警灯的救护车。随后,交巡警立即疏导车流,护送救护车。在内环快速路上,警车鸣响警报,在救护车前进行开道,沿途社会车辆发现这一情况后,纷纷让道,让救护车能够尽快赶到医院。

  晚上725分,急救车顺利驶入市儿童医院礼嘉分院,70公里的城市道路,仅用时35分钟就跑完。

   五分钟取出卡食道的硬币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杨大志表示,12日晚上730分,艺艺被送到医院。根据杨大志多年的门诊经验,硬币如果卡在食道较深的位置,患儿就必须马上住院,做食道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否则,卡在食道里的硬币容易诱发食道水肿发炎。

  但结果比大家想象的都要好,根据艺艺之前在黔江区中心医院的胸部正位片可判断,硬币卡在食道入口,位置比较浅,孩子没有生命危险,也不需要手术治疗。杨大志把带气囊的导尿管放入艺艺的食道内,通过气囊注水回抽,将一个五角面值的硬币带出食道。整个过程没超过五分钟。

  很感谢大家的帮助。李刚表示在大家的帮助下,孩子顺利获救,对一路为救护车让行的驾驶员,他也表示万分感谢。

  儿童误吞异物危险大,一旦发生应及时送医

  这是最近第二个硬币卡在食道的孩子了。杨大志说,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喜欢把硬币、弹珠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哭闹或嬉戏时,偶有不慎即可误吞入食道中。

  杨大志称,硬币、弹珠、游戏币等规则的物品一般都卡在食道第一狭窄的入口。此时,家长尽快把孩子送到医院,一般都能通过食道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化解危险。但要是不规则的鸡骨头、鱼刺等通过食道入口,进入第二狭窄的主动脉弓,那就危险了。杨大志说,这些尖锐的物体一旦停留时间较长,穿透食管壁继发感染导致纵膈感染、感染性休克,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但在杨大志看来,钮扣电池才是最不起眼的食道杀手。钮扣电池有强腐蚀性,短短几个小时就能腐蚀食道,如果不迅速取出,轻则导致食道发炎水肿,重则食道穿孔,然后电池会从越来越大的穿孔中掉进胸腔,腐蚀心脏及大血管,导致致死性大出血。

  杨大志提醒,如果不慎发生异物卡入食管,千万不要自行吞咽食物试图迫使异物入胃,这样容易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也不能刻意导泻,因为导泻刺激肠蠕动后,尖锐的异物很可能钩到肠壁,甚至诱发肠穿孔,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重庆晨报记者 王婷婷 王梓涵

上一篇:

以为争位,以位促为

下一篇:

发挥“医联体”优势 力争合作共赢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