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带给患儿安全舒适
日期:2016/12/30 0:00:00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先天性巨结肠是指因直肠或结肠远端病变段肠管、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性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致使肠管壁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前需要进行至少2周的回流灌肠,由于回流灌肠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患儿及家长通常都会产生畏惧心理,在胃肠新生儿外科操作室里总能听到患儿撕心裂肺的哭吵声,看到家长焦急皱眉的表情,护理操作者也是跟着揪着一颗心。
通过收集的资料,胃肠新生儿外科医务人员发现哭吵的患儿在灌肠期间,感冒发生率、灌肠持续时间及肠穿孔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安静灌肠的患儿。灌肠效果不尽人意,医务人员意识到若要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应从改善患儿及家长就医体验着手。
为解决这一难题,胃肠新生儿外科一是成立提高患儿及家长依从性的回流灌肠小组,在制定标准操作流程中,从改善患儿及家长就医体验着手,融合人文关怀,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感受及需求;二是开展多形式的宣教活动,如集体宣教、一对一指导、现场观摩等方式,提升家长的配合度;尝试总结各年龄阶段患儿的兴趣爱好,通过音乐、视频、玩具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提高患儿依从性;布置温馨的灌肠室,减轻患儿恐惧心理;三是研发回流灌肠相关专利,如回流灌肠功能裤及灌肠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及就医体验明显提升。当护士再次走进灌肠室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宝宝们愉悦的躺在灌肠台上看着动画片,时不时咯咯大笑;妈妈嘴里哼着歌,安抚着宝宝;外婆一手扶着宝宝双腿,另一只手则配合着护士老师按压宝宝的腹部。宝宝不哭不闹,妈妈和外婆轻松配合,回流灌肠成了一种愉悦的体验。
胃肠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在提高患儿及家长依从性的回流灌肠操作过程中,注重对患儿及家长的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以人文关怀带给患儿安全舒适的专业护理服务。宝宝们不哭吵了,家长们配合度提高了,灌肠效果满意了,工作人员的成就感也提升了。用母亲的心,科学的脑,灵巧的手,带给儿童安全与舒适,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