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藏族男婴命悬一线 援藏专家连夜抢救
日期:2017/5/10 0:00:00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求求医生,救救我的孩子!”5月7日下午5点50,一名20多岁的藏族妇女抱着一个奄奄一息10月大的男婴,匆忙跑进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儿科病房。男婴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不停抽搐,已经昏迷,生命危在旦夕。藏族妇女失声痛哭,正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查房的重医儿童医院援藏医生罗蓉副教授立即闻声赶来,紧急启动抢救。
罗蓉医生立即带领昌都市人民医院的4名儿科医生抢救,给予吸氧、降颅内压及抗感染处理等。5分钟后,男婴停止抽搐,但是病情仍然非常危重。可是新的问题来了,需要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寻找病因就要与家长沟通。罗蓉医生一边指导儿科医生给孩子做各项检查,并对症治疗,一边跟家长做沟通工作。由于男婴妈妈是藏族妇女,不懂中文,询问男婴病史变得相当困难,只能靠略懂普通话的男婴姨妈进行简短翻译。令人意料之外的是,看着男婴病情如此危重,男婴的家人甚至想要放弃对孩子的抢救。“孩子还有一线生机,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尽全力抢救。”罗蓉医生跟家长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病情沟通和劝说,家长最终同意医生继续抢救。根据临床观察与分析,初步诊断男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颅内感染。
罗蓉医生顾不上自身的高原反应,一直坚持抢救男婴直至深夜。在连续12个小时全力以赴的抢救下,男婴颅内高压及抽搐症状虽然得到控制,但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医生持续抢救,对患儿做了甘露醇减量,并进行补液量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男婴这才开始出现呼吸好转,神志由浅昏迷转为嗜睡状。
这时罗蓉医生才松了一口气,她这几天克服自身高原反应,坚持跟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一起,全身心抢救患儿脆弱的生命。整个抢救过程,惊心动魄,困难重重,在罗蓉医生身上充分体现了重医儿院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从5月6日入藏以来,罗蓉医生每天都是带病上岗,头昏,心跳加快,白天查房讲课,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回到宾馆间断吸氧。她是第一次到西藏,为了完成援藏医疗队的使命,她留下还在读高一的孩子由家人照顾,赶赴藏区医疗前线。
重医儿童医院援藏医疗队全体成员也一直在关心男婴的情况,鼓励罗蓉医生和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积极救治男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孩子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勇于救治,不轻言放弃!”。